《我心中的好老师》征文系列报道之一

——记国际传播学院辅导员张志远爱生敬业 做事严谨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说:“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里寻到了天空。”对于一个“好老师”的定义,众说纷纭。在我个人看来,所谓“好老师”,并不一定全要教学严谨,知识渊博。但凡他的一言一行能够启蒙你的思想,开启你的心智,使你在瞬间有一种心灵受到撼动的感觉,那他就称得起“好”这个字。
我的辅导员张志远老师,是一位称得起“好”这个字的老师。能够遇见张老师是我们的幸运。但张老师遇到我们,不知是他“幸”还是“不幸”。张老师是一个做任何事都尽心的人,但并不是每件事的结果都能与他的尽心成正比;张老师是一个做任何事都尽心但却不被我们领情的人,但他仍会默默关心着我们;张老师是一个做任何事都尽心但却不被我们领情可他仍然会坚持去做的人,因为在他的心里,责任远比其他东西重要。所以,“爱生敬业,做事严谨”是他的标签,他努力将这8个字嵌入了他的生活并完美地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记得大一时候,初来乍到的我们懵懂无知,甚至对辅导员这个新鲜名词还颇具疑虑。那一年,张老师开了无数次班会,首先强调安全问题。我们的人身安全是首位的,既然我们来到了学校,他说照顾我们便是他的任务和责任。无论我们是请假回家还是有事,都必须按时给他打电话,发短信。其次是卫生问题。说实话,我们高中时候都没有像现在这样无比认真地值日过,“ 每天不能睡懒觉,宿舍卫生达到五星标准”是他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最后,他谈到了做人问题。他说:作为一名大学生,身为人,很简单,一撇一捺;但是如何做人却是一门学问。做人,最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了我们,他也曾与人发生过争执和口角,但只要我们是对的,他会尽全力为我们争取。同学生病住院,他会打无数个电话进去;甚至连我们的专业课,都是他在背后紧紧地鞭策着我们前进,尽管他对我们的专业知之甚少。其实他完全可以把“浪费”在我们身上的那些个人时间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其实他完全可以把那些不该生的气,不该发的火,不该有的的担心压抑住,但是出于从心底发出的责任感,促使他本能地这样做。这就是我的辅导员,坚持“爱生敬业”的好老师。
就这样,大一的时候,时不时接收着来自张老师这个无线设备随时发射出来的各种信息和要求。我们在尽力完成并做好张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另外,他一直提醒并启发我们做任何事要用脑子,要在有一定速度的基础上保证准确度,更多的我们要做的是“不说硬话,不做软事”。 褪去了大一时的幼稚懵懂,我们开始懂得:有些事现在不做会遗憾,有些路现在不走会被遗忘。张老师不断地用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告诫我们,有些苦头得自己去吃,才会变的聪明;有些累得自己去受,才会变得豁达。进而从如何做人的问题逐渐上升到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的问题。懂得感恩是做一名合格的人最基本的要求,即:“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另外,人不能忘本。任何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心中都有一把标尺,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张老师有时候也会感到疲累,“任何事太认真负责是好事吗?”也许这是有时候他自己的内心独白。其实,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某种情况下不一定会成为现实,但是看开一些,给生活添一份清新的绿色,努力让生命在快乐中清逸而悠远。这就是我的辅导员,坚持“严谨做事”风格的好老师。
转眼间,我们已大三。张老师也很少再召集所有班统一开会。因为他知道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已经成熟了很多,有时候有些事情他不会再出面而让我们自己面对自己解决,其实生活从未变得容易,只不过是时间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现在我们马上就要步入社会了,曾经的我们渴望步入社会,想要逃离校园生活,但是直到现在,才感觉到遥想社会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只有当投身其中,才能感觉锋芒般锐利。张老师用他自己给我们当样板,告诉我们要现实认真,世界没我们想的那么好,同样世界也没我们想的那么糟。始终要坚持自我,如顾城《一代人》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般的执着;如《菜根谭》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般的平静;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我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般的情有独钟。
这就是我心中的好老师,一位有格调的好辅导员!
供稿: 作者: 日期: